建安三年的乱世秋雨下得人骨头缝发冷,我蹲在涿县集市角落的草鞋茅草棚底下,面前摆着新编的贩的法则十双芒鞋。官道上马蹄声由远及近,生存溅起的乱世泥点子落在刚糊好的竹筐上——这筐子明天得降价卖了。

一、草鞋起家就像和面,贩的法则水多了加面

当年在幽州落户时,生存户籍官问我要登记什么营生。乱世看着手里半吊钱,草鞋我咬咬牙选了"匠籍-编织"。贩的法则现在想起来,生存这决定就像用竹篾编盔甲,乱世既荒唐又透着点机灵。草鞋

  • 选籍贯:涿郡看似偏僻,贩的法则实则藏着张飞家的肉铺和贩马的黑市
  • 定家当:初始资金500钱,我花了300钱囤积青竹和麻绳
  • 拜师傅:用两坛浊酒从老篾匠那儿换来"草鞋速编法"
初平元年在集市被税吏强征三成摊位费
初平三年用二十双加厚芒鞋换得张屠户家的陈年猪油

千万别信说书人的鬼话

那些演义里动不动就"桃园结义"的桥段,真要照做能把裤衩都赔光。上月西街王铁匠学着刘关张搞结拜,现在三个大老爷们挤在铁匠铺啃杂粮饼。要我说,想在这世道活命,得先记住三条:

  1. 见到穿官靴的绕道走
  2. 粮价涨过三十钱就改吃豆饭
  3. 永远留三十文钱缝在裤腰带里

二、刀剑无眼,草鞋有情

初平四年的蝗灾让我逮着机会。当城里米价涨到八十钱一斗时,我拉着三百双芒鞋跑到常山国,跟当地豪强换了三石黍米。返程路上撞见伙黄巾残部,领头的盯着我的粮车眼发绿。

  • 保命口诀:遇贼先露穷,说话带乡音
  • 实战案例:我当场脱下草鞋展示破洞补丁,用冀州口音哭诉老娘卧病
武力12(勉强挥动柴刀)
魅力28(靠说民间故事练出来的)

靠着这套生存法则,我在七个州郡间往返贩货,竟慢慢攒下些名声。现在经过兖州地界,有些小贩会主动拿麦饼换我的防风斗笠——这种芦苇编的帽子能顶半个头盔用。

买马要看牙口,跟人要看袖口

中平六年在洛阳黑市,我相中匹枣红马。马贩子要价八千钱,我掰开马嘴看槽牙时,瞥见他袖口沾着官驿的火漆印。最后用五十双牛皮靴换下这匹驿马,转手卖给进京述职的县令,净赚三百钱。

三、瘟疫比刀剑更狠

建安二年的瘟疫让我学了个乖。当时襄阳城的药铺掌柜跪着求我运苍术,我贪心多囤了二十斤,结果回程时自己先染上热症。躺在破庙里烧得浑身通红时,倒想明白个道理:乱世里的暴利生意,都是阎王爷开的当铺。

  • 正确做法:每次运药材必带三样
    1. 艾草香囊(驱疫)
    2. 陈醋囊(净水)
    3. 夹棉口罩(粗布三层)

现在接药材单子,我都坚持要两成订金。上次给许昌太常寺供药材,对方用《青囊书》残卷抵账,里头治伤寒的方子救过我们整个商队。

建安元年首次穿越武关道
建安五年在邺城置办货栈

四、官印不如鞋印实在

兴平三年帮徐州刺史运粮,押运官看我手脚麻利,说要荐我去当仓曹属。我盯着他官服下摆的泥渍,婉拒说老母需人奉养。后来听说那个位置的前任,因军粮亏空被曹操斩了。

  • 保命三不接
    • 军粮运输
    • 官银押送
    • 密信传递

如今我在七个州郡有二十八个代售点,最远的分号开到交州。上月南海郡的客商订了五百双木屐,说是要贩去林邑国。伙计们打包时,我特意嘱咐每双鞋底都要刻上"汉"字——这年头在外邦,咱们的字号就是金字招牌。

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,官道尽头晃来盏灯笼。张屠户家的帮工来取订制的牛鼻环,我接过他手里的陶罐,黍米酒的香气混着新鲜草料味,在潮湿的空气里慢慢晕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