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人格真的第人歧视男角色吗?一场持续四年的玩家争论
凌晨三点,我又被游戏群里突然弹出的格歧消息震醒了。老张在群里甩了张新角色海报,视男配文"又是角色女角色,策划什么时候能改改这毛病?第人"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听到类似抱怨了。作为从2018年就开始玩的格歧老咸鱼,我揉着发酸的视男眼睛打开电脑,打算认真扒一扒这个被吵了四年的角色老话题。
数据不会说谎:男女角色比例全记录
翻着官方公布的第人全角色名单,我做了张表格。格歧截止2022年7月(第52个角色"歌剧演员"上线时):
性别 | 求生者 | 监管者 | 合计 |
女性 | 23 | 11 | 34 |
男性 | 15 | 7 | 22 |
em...女角色确实多出12个,视男但要说"歧视"可能有点过。角色记得2020年那会儿比例更夸张,第人女角色直接多出将近20个。格歧后来策划好像听到了玩家声音,视男这两年出的"小说家""教授"都是男角色。
那些年被嫌弃的男角色们
真正让玩家觉得"被歧视"的,可能是这些现象:
- 强度问题:早期男求生者像律师、幸运儿,根本就是移动的"震慑触发器"
- 皮肤待遇:女角色动不动就出限定金皮,男角色常驻紫皮都等半年
- 剧情边缘化主线故事里关键NPC大多是女性(比如侦探妻子、小女孩)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强势角色里男的可不少。监管者这边的"红夫人"是女角色天花板没错,但"博士""破轮"这些版本之子可都是男的。求生者阵营里,"前锋""佣兵"更是职业比赛常客。
皮肤数量对比(2020-2022限定款)
年份 | 女角色限定金 | 男角色限定金 |
2020 | 5 | 2 |
2021 | 4 | 3 |
2022(上半年) | 3 | 2 |
差距在缩小,但女角色还是多拿了3套限定。不过男玩家也别急,去年"先知"的"夜来香"皮肤,建模精细度直接吊打同期女角色皮肤。
策划的求生欲与市场现实
有次线下活动遇到个策划组的小哥,他当时边撸串边吐槽:"你以为我们不想多做男角色?女角色的皮肤销量能差出30%啊!"这话倒是印证了《2021年中国手游消费报告》里的数据——女性向游戏氪金率确实更高。
但玩家"阿白"说得也在理:"我氪了三千给佣兵买皮肤,结果下个版本就削弱,女角色强度却能维持好几个赛季。"这种强度保值度的差异,才是真正让男角色玩家意难平的点。
游戏里的性别经济学
翻着电脑里存的旧版本公告,发现个有趣规律:
- 春节、七夕必出女角色(红蝶、红夫人都是这时候出的)
- 暑假档常推男角色(去年"教授"就是7月上线)
- 万圣节这种西方节日反而比较均衡
这大概就是网易的档期策略吧。就像商场知道情人节要卖巧克力,中秋节要卖月饼,游戏公司也摸清了什么时候推什么角色最赚钱。
凌晨四点半,窗外开始有鸟叫了。看着文档里密密麻麻的数据,突然想起上周用律师打赢的一局排位。那个被戏称为"男角色之耻"的老头,在月亮河公园的板区绕了监管者整整三台机。也许所谓的歧视,更多是来自我们自己的胜负心?